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安徽叉車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及省國資委決策部署要求,推深做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力求“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要經濟指標連續31年位居國內工業車輛行業前列,躋身世界前七。
堅持“兩個一以貫之”,著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一是推動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有機統一。建立第一議題制度,完善黨委研究決定和前置研究討論重大事項清單,明確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的權責邊界。利用“三重一大”決策和運行監管系統,厘清各治理主體之間的決策程序和運行規則。在全資和絕對控股子企業實現“黨建進章程”全覆蓋。推深做實合力黨建“四化”“五法”體系建設,促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二是推行規范董事會建設。落實黨組織成員與董事會成員交叉任職制度,健全董事會工作機構,規范董事會運作。實現23家子企業董事會應建盡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數,落實4家重要子企業董事會六項職權。制定董事會授權管理制度,完成23家子企業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建立委派“董監高”管理辦法,構建選任、述職、評價機制,壓實委派人員履職責任。
三是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完成內控體系全覆蓋建設,搭建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合規管理常態化監督評價體系,筑牢內部監督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大監督格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提升行動,從戰略、組織、運營、財務、風險等八個領域開展對標,公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
聚焦主責主業,著力優化經濟布局結構調整
一是提升保鏈穩鏈強鏈補鏈能力。將好運搬投資、好運搬機械、好運機械三家子企業整合為好運機械一家子企業,提升管理效能。與國控集團合資成立國合智能制造產業基金,圍繞工業車輛產業鏈上下游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孵化,完成了維德電源、宇鋒智能等科技企業投資。開展子企業和鼎機電與央企中國誠通子企業天津力神戰略合作。圍繞五個“區塊鏈接”,謀劃“十四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項目7項,2021年完成長三角地區投資額9.78億元。
二是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爭能力。2021年研發投入8.23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36%。主持制定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4項,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及團體類標準8項;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54項。5個項目入選省國資委“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清單”,1個項目列入省經信廳重點領域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任務“揭榜目錄”,工業車輛高端傳動系統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入選省重大產業創新計劃項目;“智能物料搬運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列入省發改委支持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2022年度支持項目,“基于長三角一體化合力FICS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重點行業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公司國家級技術中心在國家發改委評估中獲“優秀”等級;安徽省智能工業車輛產業創新中心獲省發改委批建。
三是提升做強做優做大主業能力。全力推進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目前已完成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職工醫院移交工作,建立健全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機制,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完成率100%。
引入市場機制,著力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一是創新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推動干部能上能下。推進干部人才隊伍“五體系一梯隊”建設,實施“雙星雙石”計劃,建立“墩苗育苗”機制,加大年輕干部使用力度。完善競爭上崗制度,擴大對急需專業性人才選人用人范圍,面向社會招聘8名管理人員。強化干部考核評價及結果應用,2020年以來,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18人。深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39家子企業的96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二是完善勞動用工管理機制,推動員工能進能出。建立健全校招、社招、高層次人才引進制度體系,實施比賢擇優、競聘上崗,新進員工100%實行公開招聘。依法推進用工管理,格式化規范化勞動合同文本,推進勞動合同管理信息化,全部簽訂勞動合同。實行“計分制+表決制”評價,體現以業績為導向的量化式骨干評價評聘模式,嚴格執行3%下調比例要求,開展全員績效考核。
三是優化薪酬分配激勵機制,推動收入能增能減。建立以效益和效率為主要依據的工資總額核準機制、以崗位和績效為核心要素的薪酬管理機制,推動薪酬分配向基層一線、關鍵崗位和研發人員傾斜,健全差異化薪酬體系,合理拉開分配差距。在子企業上??萍奸_展“科改示范行動”綜合改革,實施超額利潤崗位分紅激勵。
下一步,叉車集團將嚴格按照省國資委要求,深入開展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百日攻堅,全力以赴確保改革任務全面收官,以優異業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